如何判断庄家建仓是否结束
2011-7-3 22:24:59 来源:不详 佚名
一、用少量资金就将股价拉高
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长阳或封死涨停。庄家相中股票后,进场收集筹码,经过一段时间收集,如果庄家用很少的资金就能轻松地将股票拉至涨停,那就说明庄家筹码收集工作已近尾声,大部分筹码已经被庄家锁定,浮动筹码很少。这时候庄家具备了控盘能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盘面,尤其在开盘30分钟内就将股价拉到涨停板,全天封盘不动,成交量即时萎缩,大有充当领头羊之风范。通常在低位经过反复整理,成交量萎缩至低量后,慢慢地出现脉冲式放量,不断地向阻力位发起冲击,表明建仓工作准备充分,庄家拉升跃跃欲试。
二、走势不受大势影响
走势独立,我行我素,不理会大盘走出独立行情,即大盘涨它不涨,大盘跌它不跌。这种情况表明大部分筹码已落入庄家囊中:当大盘向下,有浮筹砸盘,庄家便用筹码托住,封死下跌空间,以防廉价筹码被人抢了去;大势向上或企稳,有游资抢盘,但庄家由于种种原因仍不想发动行情,于是便有凶狠的砸盘出现,封住股价的上涨空间,不让短线热钱打乱炒作计划。此时,股票的K线形态出现横向盘整,或沿均线小幅震荡盘升。
三、股价开始剧烈波动
股价在起涨前,走势起伏不定,而分时走势图剧烈震荡,成交量极度萎缩。庄家到了收集末期,为了洗掉短线获利盘,消磨散户持股信心,便用少量筹码作图。从日K线上看,股价起伏不定,一会儿到了浪尖,一会儿到了谷低,但股价总是冲不破箱顶也跌不破箱低。而当日分时走势图上更是大幅震荡。委买、委卖之间价格差距也非常大,有时相差几分,有时相差几毛,给人一种莫名其妙,飘忽不定的感觉。成交量也极不规则,有时几分钟成交一笔,有时十几分钟才成交一笔,分时走势图画出横线或竖线,形成矩形,成交量也极度萎缩。上档抛压极轻,下档支撑有力,浮动筹码极少。
四、遇利空时不跌反涨
遇利空消息打压,股价不跌反涨,或当天虽有小幅无量回调,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阳,股价迅速恢复到原来的价位。突发性利空袭来,庄家措手不及,散户筹码可以抛了就跑,而庄家却只能兜着。于是在盘面可以看到利空消息袭来当日,开盘后抛盘很多,但此时的接盘更多,不久抛盘渐渐减少,股价慢慢获得企稳。由于庄家担心散户捡到便宜筹码,第二日股价又被庄家早早地拉升到原来的位置。
五、突破重要压力位置
建仓完成时通常都有一些特征,如股价先在低位构筑一个平台,然后再缓慢盘出底部,均线由互相缠绕逐渐转为多头排列。特别是若有一根放量长阳突破盘整区,更加可确认建仓期完成,即将进入拉升阶段。
六、低位整理时间充分
从低位整理的时间长短判断,通常在低位盘整的时间越长,庄家越有时间从容进驻,行情一旦启动,后市涨幅往往越大。一般来说,在低位横盘时间超过三个月,庄家基本完成了建仓任务,只是默默等待拉升时机的到来。
股价见底的位置可以大至估算预测,方法是,以最高股价 ×一定的比例,如2/3、1/2、1/3、1/4等,就可以大至估算出股价回落见底的可能位置。如最高价为20元,则股价见底的大致位置可能在20×2 ÷3=13.33元,依此类推的价位依此为10元、6.66元、5元等。
七、新股换手率超过100%
对新股可关注上市数天内,特别是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成交量大,应是庄家有意将其作为坐庄目标,一般都会利用上市首日大肆吸筹,完成大部分的建仓任务。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换手,没有庄家的掺和是难以想象的。新股判断依据:
1.上市首日换手率超过50%,随后超过100%。越高说明庄家介入的可能性越大,日后拉升的高度可能会越高。若换手率较低,则说明筹码惜售,不便于庄家建仓或控盘,上攻的空间会打折扣。当然,这里还要区分有无多家机构争抢筹码,如有,则股票日后的表现会延期或打折扣。
2.上市后换手率超过首个100%时,股价有强势表现。强庄在做新股时可能会采取连续拉升的方法,这一般出现在上市首日股价定位不高的情形。更多的庄家会选择横盘震荡来完成首个100%换手率,以完成建仓任务。
3.在大盘无忧时,新股中的庄股股价不会跌破上市首日的最低价。首日庄家如果大举介入,后市必然会护盘,否则让散户拿到一大批比自己仓底货还要便宜的筹码,那是庄家难以容忍的。偶尔跌破也是为了震仓,时间短,幅度小(不超过10%)。若大盘出现中期调整,反正市场上敢于买进的人会更少,庄家借机打压再补更低位的筹码又另当别论。满足以上条件时,新股的庄家基本上得以确定,日后如何演绎行情,不同的庄家手法自然各异。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庄家建仓完成并不等于会立刻拉升,庄家拉抬一般会借大盘走强的东风,已完成建仓的庄家通常采取沿某一价位反复整理的姿态等待拉抬时机。因此,投资者当看中某只股票后,要耐心地等待主升行情的出现,与庄家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南方财富网SOUTHMONEY.COM)
(责任编辑:张晓轩)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
要闻导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