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方财富网 >> 个股分析 >> 正文
南财搜索

新一代触摸技术概念股重点上市公司解析(2)

2012/9/29 9:47:18   来源:未知   佚名
    
 从供给角度考虑,大尺寸方面,截止到目前来看,全球主要的大尺寸AM-OLED生产商以及预计投产的企业将以韩国的三星电子和LGD,日本的索尼和松下以及台湾地区的友达和奇美为主。考虑到除了以上企业以外会有许多面板厂商会相继尝试生产大尺寸AMOLED 电视用面板,AMOLED 的产能将在2013 年之前缓慢的上升,而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 年上半年开始预计可能会出现较快的提升。由于2014 年之后,大尺寸OLED 面板的需求将有较快的上升,而新产能的开出速度将有所下滑,因此,在2016年之后,大尺寸的OLED 面板可能会逐渐出现产能不足的现象。

  从小尺寸来看 AM-OELD 产能来看,目前主要供货商是三星、友达等。由于三星的4.5 代线主要供给自身使用,而友达的出货量仅有每月7k 左右,因此在短期内,AMOLED的供求关系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未来一段时间内,小尺寸的OLED 应用领域拓展的可能性不大,其市场的增长将主要依靠渗透率的提升进行。另一方面,现阶段新投入的AM-OLED 产能多数以中小尺寸为主,例如友达、奇美、彩虹、天马、京东方等等,在需求量没有超预期的情况下,供给增长足以抵消需求的增长,2014 年之前不太可能产生小尺寸OLED 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不排除供过于求的局面的出现。

  2.2.4 中国大陆OLED 发展情况

  我国在PMOLED 和AMOLED 两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基础,根据FPDisplay 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大陆AMOLED 产值约33.62 亿美元,PMOLED 产值3.42 亿美元。目前,我国OLED 产业目前产线多以低代线为主,但是随着未来京东方和天马微电子等厂商投入8.5 代OLED 产线,未来我国与国际高世代线的水平差距有望缩短。

  但是,中国的OLED 产业也存在这许多的问题。首先,中国AMOLED 产业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仍有很大的不足。其次,在设备方面,中国尚无法自制AMOLED 面板的重要制程设备,必须采购进口设备及其零组件进行生产,很难进一步控制成本。另外,国内有机发光层材料的生产某种程度上处于空白阶段,国内厂商对原材料进口的严重依赖制约了企业的成本控制。

  3.触摸屏行业

  3.1 触摸屏的分类及应用

  3.1.1 触摸屏的分类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触摸屏的本质是传感器,触摸屏的基本原理是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摸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时,其位置以坐标形式由触摸屏控制器检测,通过接口送至中央处理器,从而确定输入信息。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介质,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式和表面声波式。

  3.1.2 触摸屏的应用

  ⑴小尺寸触摸屏。在小尺寸屏幕的触摸屏领域,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手机和MP3 等小型消费类电子。

  在智能手机应用方面,由于对于用户体验的追求,目前主要是以电容式触摸屏,确切来讲是投射电容式触摸屏为主。而其他小型消费电子由于不需要太多的用户体验和成本因素的原因,其屏幕仍然以电阻屏为主。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其他小型消费电子的兼容性渐渐增强,在低端智能机普及之后,将替代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

  ⑵中等尺寸触摸屏。中等尺寸的触摸屏目前看来,主要应用于两方面:金融交易/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和NB 的触摸屏。

  目前来讲,实际投入使用的中等尺寸的触屏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公用信息查询服务、视频音乐点播、图书馆检索、自动游戏机、触摸式自助产品购买机等。这些类型的中等尺寸触摸屏构成比较复杂,一般以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和红外式触摸屏为主。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超级本逐渐开始向第二个阶段进行演进,未来预计将有较多的NB 装配触摸屏。预计今年年末超级本的渗透率可以达到10%以上,届时装配触摸屏的超级本预计可达到10-15%。预计到2015 年超级本成为主流NB 的时候,装配触摸屏的NB 市占率有望超过50%。目前来看,超级本用的触摸屏将主要是以投射电容式触摸屏。

  ⑶大尺寸触摸屏。在大屏幕触摸领域,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在于视频会议等大屏控制领域。该类型触摸屏对成本要求较高,对于分辨率要求则比较低。因此,目前在大屏幕触摸屏领域的应用红外式触摸屏占有压倒性的优势。短期来看,在该领域红外式触摸屏还很难找到其他的潜在替代者,但是其市场空间相对来讲比较小。

  3.2 电容式触摸屏是主流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分为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和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可分为外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和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分为自电容式和交互电容式。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和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主要区别在于,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支持多点触控,而表面电容式触摸屏仅能支持单点触控。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由于支持多点触控,可以将用户的触摸分解为采集多点信号及判断信号意义两个工作,完成对复杂动作的判断。使用两根手指的拉伸、换位即可在屏幕上完成如放大、旋转这样的趣味性较高的操作。另外,相比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不易误触且耐用度较高。因此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目前是主流的消费电子用触摸屏。根据NPD Displaysearch 的全球触控面板市场报告,2010 年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和电阻屏的出货占比分别是40.6%和56.7%,但是到了2011 年4 季度,受到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提升的影响,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电阻式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 ITO 导电层,最外层为玻璃保护层,内层ITO 作为遮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夹层ITO 涂层作为检测定位的工作层,在边上或是角上引出电极,这些电极受控于控制器。

  保护玻璃不但能够保护导体以及感应器,也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环境对触摸屏本身造成影响,就算屏幕沾有污物,触摸屏也可以精确的计算出触摸的位置。电容式触摸屏在四个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电压连接到四角,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当人体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会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以此控制器通过对电流的比例及强弱,精确地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下面将简单探讨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各个构成部分:

  ⑴触摸屏导体。通常生产企业会选择方块电阻为150Ω的ITO 涂层玻璃加工之后,要形成线宽20μm 的图样,需要用光蚀刻技术完成。ITO 的厚度决定了电阻(决定了信噪)和透光率,这两者呈现反比关系。使用PET 作为基板时,线宽通常是100-200μm,可以使用丝网印刷、光蚀刻或者激光切割。在实际应用当中,最下面有一层屏蔽层以隔绝LCD 的干扰。屏蔽层通常采用方块电阻150-300Ω的导电材料制成。

  ⑵膜层图样。在投射电容式触屏中,ITO 膜可以设计蚀刻成各种样式,但是其制造成本是一样的。目前,最常见的图样是连锁菱形,这种图样的电极岛之间连接可靠,且最大程度利用了屏幕面积来感应手指的电容。菱形图样分成互补的两层:一层是水平菱形行,一层是垂直菱形列。菱形岛的大小取决于制造商,其通常为4-8nm。

  ⑶边框。边框在投射电容式触屏的长笨重占有很大的比例,边框上的信号采用的材料为钼-铝-钼。由于投射电容式触屏有40 根以上的连接引线,且其每行列都要与控制器相连,因此其边框尺寸较大。为了追求轻薄的边框,生产厂商采用了一种技术,通过多次的溅射和蚀刻,在边框上形成多层的布线,但是这种工艺也相应的增加了成本。

  3.3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市场

  目前,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当中,定位单点轨迹、模拟鼠标双击是基本的功能,其扩展功能是对手指的手势操作的识别和应用,包括多手指的抓取、平移、伸展、压缩、旋转、翻页等手势操作。因此,作为消费电子的用户体验的提升,现阶段来说,电容屏是最佳的选择。就下阶段来说,OGS 也是玻璃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一种。

  从供给角度考虑,由于触屏厂商近年来的资本开支投入较大的缘故,未来几年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新产能开出预计将有较高的增速。分尺寸来看,短期内,由于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寸,因此主要的产能增长将集中在10 寸以下,但是随着超级本的推出,未来预计中等尺寸的触摸屏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中等尺寸投射电容式触摸屏产能的开出,预计未来其出货量也会有所增加,而且由于其低基数效应,其增速可能会超过小尺寸投射式电容屏。

  从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的供需关系分析来看,在2015 年之前的触摸屏企业的优势期间,投射式电容屏市场将有望保持供求平衡甚至可能出现略微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是从2016 年开始,随着采用in-cell、on-cell 等技术的触摸屏占比的提升,投射式电容屏供过于求的时代可能会逐渐到来。

  3.4 中期看OGS 的推广

  从长期来看,in-cell 终将占据主导地位,触屏厂商未来的空间将寄托在in-cell彻底成为市场主流之前的OGS 的推广上面。因此,在2015 年之前,OGS 的生产能力将成为抢占市场的充分条件。

  从以上的产能分析来看,未来两年台厂将有望成为单片玻璃触摸屏的最大赢家。目前,主要的OGS 新增产能集中在台湾地区,而大陆触摸屏厂商的OGS 项目更多的处于研究阶段。考虑到OGS 生产线投入到批量产出至少要近2 年时间,现在尚未进行OGS 的布局的厂商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落在后发的位置,在市场的抢占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一旦到2015 年之后in-cell 逐渐占据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时,还没有在单片玻璃触屏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可能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地。胜华和和鑫既存在OGS 的先发优势,又具有较大的产能扩充作为支撑,未来2 年将占据OGS 市场的制高点。

  4. 从A 股投资角度看新一代触摸技术下的平板显示和触摸屏行业

  4.1 液晶面板和 OLED 产业链公司梳理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面板企业中,未来相对比较具有优势的企业有两种:一是具有高世代TFT-LCD 生产线的公司,或者是已经开始转型生产OLED 面板的厂商。二是具有集成触屏能力的面板厂商。由于OLED 需要TFT 驱动,所以作为拥有高世代TFT-LCD 生产线的公司具有转线做大尺寸OLED 屏幕的潜质,有望获得未来的高增长。另一方面,同时具有面板生产能力和触摸屏技术的公司在未来是较为有希望进军in-cell 领域的厂商,在技术路线方面具有着较大的优势。

  A股液晶面板类上市公司

  玻璃基板 彩虹股份

  彩色滤光片 莱宝高科、南玻伟光

  偏光片 深纺织A、康耐特、锦富新材

  导电玻璃 莱宝高科、长信科技、南玻A

  背光模组 海信电器、TCL、同方股份

  面板生产 京东方A、深天马A、TCL

  LCM 华映科技、宇顺电子、超声电子

  第一类公司中主要包括京东方 A,第二类公司主要是莱宝高科。

  京东方A(000725)

  京东方A 目前有着高世代线的优势,并且已经开始投入OLED 产线的建设和改造。预计公司未来在AM-OLED 方面将在中小屏以及大屏方面分别布局。中小尺寸方面,公司鄂尔多斯5.5G AM-OLED 线目前处于厂房建设阶段,明年开始内部装修,并导入设备,2014 年一季度开始投产,产品以中小尺寸(手机、平板)为主;而大尺寸方面,公司计划将合肥8.5 代线改造成为OLED 线,将要导入IGZO 驱动技术。目前来看,京东方是唯一投资建设高世代OLED 线的公司,预计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4.2 触摸屏产业链及公司梳理

  在A 股上市的触摸屏公司主要有5 家:超声电子、欧菲光、莱宝高科和长信科技和宇顺电子。

  A股上市的触摸屏公司一览

  触摸屏类型 现有月产能 OGS投入情况 in-cell/on-cell

  G+G G+F

  超声电子 有 无 200万片 研发 无

  欧菲光 有 有 360万片 无 无

  莱宝高科 有 无 120万片 研发 无

  长信科技 有 无 - 研发 无

  宇顺电子 有 无 150万片 研发 无

  从现有产能来看,欧菲光的产能是最大的,但是由于欧菲光是由电阻屏转产电容屏的公司,其主要是膜式电容屏为主,未来的重点在于GF2,OGS 虽然也有试水,但是不是其发展的重点。另外,GF1 或者是GFF 电容屏主要应用于低端产品为主。从分析来看,低端机产业链的利润将逐渐减少,因此将重点研究从事G+G电容屏并且正在进行OGS 布局的触摸屏企业。由于中小屏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且采用OGS 成本较高,比较倾向于布局中尺寸的公司。未来将重点关注超声电子。

  超声电子(000823)

  触屏业务进入高增长期,定增项目发展OGS 路线。公司电容式触屏项目已于去年 7 月投产,现有产能在100 万套/月,良品率达到盈利水平,公司预计5 月份还要新增100 万套/月的产能。由于Sensor 产能主要通过定增项目扩产,公司将采取外购Sensor 自行后段贴合的方式实现扩产。

  公司主要客户有中兴、海信、联想、康佳、天语、桑菲等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其中公司是中兴和海信的主要供货商,根据测算,上述厂商2012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在4000~5000 万部以上,预计公司将供应约30%-40%的电容屏,假设公司下半年触屏总产能增至200 万套/月,即全年约可供应1300~1500 万套的触屏,基本能够满足主要客户的需求。

  公司去年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目前已通过董事会和证监会审核,其中电容屏技改项目将新增 25 万平方米的产能,预计明年可以投产,根据测算,约可供应1,500 万部3.5 寸智能手机+800 部7 寸平板电脑+300 万部10 寸平板电脑。OGS 方案公司已有技术和专利储备,也有样品,未来可能将应用到10 寸平板电脑上。今年公司就为英特尔推出了OGS 样品,用于其上滑式超级本,未来英特尔(中国)还会与公司继续合作,为平板电脑和超极本开发更多OGS 触摸屏项目,英特尔(中国)也将帮助公司与(不限于)OEM 和ODM 厂商建立商务合作关系,并在产业活动中为公司提供展示样品的机会。

上一页  [1] [2] 

(南方财富网个股频道)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每日必读
财经新闻24小时排行
证券导读
关于南方财富网 -版权声明诚聘英才广告服务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www.southmoney.com
南方财富网 ©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35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