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号:南方财富网
加关注获取每日精选资讯
搜公众号“南方财富网”即可,欢迎加入!
APP下载会员登录网站地图

报告: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1.92万亿收益

2024-08-26 16:12 互联网

  自 2019 年第一家银行理财公司成立以来,银行理财进入快车道,银行理财规模稳步上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不断提升,投资者信任度不断增强,行业发展进入市场化、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与公募基金共同成为个人投资者理财的两大支柱。但是,随着银行理财管理规模的不断增加,可投资的合意资产却越来越难适配,机构蜂拥低波、低风险资产,配置矛盾逐渐显现。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济安金信银行业研究中心,在深入调研15家银行理财公司基础上,形成《银行理财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上半年)》,对2022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行业现状进行深入、和展望。报告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存续已规模突破30万亿大关,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92万亿元;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突破1亿大关,机构投资者创新高。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总额已经是商业银行的3倍多,理财公司主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报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规模1万亿以上的理财公司三类理财产品总体收益率前三的理财公司分别为: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为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建信理财;混合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为招银理财、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为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和信银理财。2024年上半年规模1万亿以下的理财公司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贝莱德建信、恒丰理财和渤银理财。

  据报告数据,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公募基金规模已达1.1万亿,三年增长35.98%。2022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至2023年底,17家大中型理财公司对公募基金配置从绝对规模和占比多数是逐步下降态势。

  报告展望,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行业将迎来重要的机遇期。在监管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行业将朝着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功能更强的方向发展,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
  济安集群轮值 韦洪波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92万亿元

  报告统计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26.8万亿-28.52万亿规模区间,每年创造6000-9000亿收益,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9194万亿元。

  作为银行理财主力机构的理财公司存续产品2022年以来持续正增长,存续规模2024年上半年比2022年增加2.09万亿,占比从2022年的80.44%至2024年上半年上升到85.24%,主力地位不断增强。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型产品规模与占比创新高;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有所缩短;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维持在25-28万亿区间,占比从94.5%提升至96.88%;理财产品风险偏好两极化趋势在加强。

  相比2022和2023年,2024年上半年的理财产品率有所下降,债券类投资占绝对主流,规模与占比降至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最低,非标投资降至新低5.82%,权益类投资有所下降,回到了3%以内。

  报告指出,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突破1亿大关,机构投资者创新高。银行理财个人投资者从2022年的9671万增加到2024年上半年的1.22亿,机构投资者从2022年的95.95万增加到2024年上半年的153.45万。2022年以来平衡型个人投资者占比有所下降,保守型和进取型投资者略有增加,投资者风险偏好两极化趋势渐显。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年年正收益,理财公司成银行理财收益担当。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其中,商业银行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27亿元;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686亿元。 2022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8800 亿元。其中,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198亿元,商业银行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02亿元。2022年以来,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能力稳定且占比越来越高,2022年理财公司与商业银行创造的理财收益基本为64开,到2023年变成75:25,2024年上半年则为79:21,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总额已经是商业银行的3倍多,理财公司主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报告预计未来将有4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银行理财行业格已然形成。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进入银行理财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报告将理财公司分为规模超过1万亿的大型理财公司和规模1万亿以下的中小理财公司,盘点2024年上半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情况。据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32家银行理财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三类理财产品业绩排名如下:

  2024年上半年规模1万亿以上的理财公司三类理财产品总体收益率前三的理财公司分别为:

  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建信理财。

  混合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招银理财、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

  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和信银理财。

  2024年上半年规模1万亿以下的理财公司三类理财产品总体收益率前三的理财公司分别为:

  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贝莱德建信、恒丰理财和渤银理财。

  混合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贝莱德建信、宁银理财和上银理财。

  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三甲:贝莱德建信、高盛工银和青银理财。

  由于不同理财公司采用业绩比较基准差异较大,业绩比较基准达标率仅有参考意义。固收类(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达标率来看,报告仅统计封闭式产品和定开期限为80天及以上的固收类产品,2024年达标率前三的大型理财公司为浦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业绩达标率分别是96%、88%和86%,高于2023年前三名的63.4%、62.6%和55.4%水平;2024年上半年达标率前三中小理财公司为渤银理财、贝莱德建信、渝农商理财,分别为100%、98%和91%,略低于2023年前三名达标率的100%。

  报告指出,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中有一定比例投资了公募基金,这种良性竞合的情况值得关注。

  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6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0.56万亿,其中投资公募基金1.1万亿,占比3.6%;截至2023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06万亿元,投向公募基金6102.5亿元,占比2.1%;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96 万亿元,投向公募基金8089.2亿元,占比2.7%。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理财产品投向公募基金从2022年的8089.2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1万亿,占比从2.7%提升到3.6%,2022年以来累计投向公募基金25191.7亿元。显示了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两个行业竞合不断深化,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了2911亿元,三年增长35.98%,占公募基金总体增长规模的5.29%。2022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至2023年底,17家大中型理财公司对公募基金配置从绝对规模和占比多数是逐步下降态势。

  据相关数据,银行理财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中,配置公募基金1.1万亿。其中债券型基金0.9万亿,占比82%;混合型基金0.03万亿,占比2%;股票型基金0.01万亿,占比1%;QDII基金0.02万亿,占比1.9%;另类投资基金0.01万亿,占比0.5%;货币基金0.1万亿,占比12%。

  从2024年上半年理财公司配置各类公募基金情况看,配置债券型基金规模达到9045亿元,配置货币基金规模1302亿元,配置混合型基金258亿元,配置QDII210亿元,配置股票型基金127亿元,其他类型基金都没有超过100亿元。对比2023年底,理财公司增配了4108亿元债券型基金,增配了1000亿元货币基金,增配了76亿元QDII,减配了142亿元混合型基金,减配了139亿元股票型基金。

  截止8月13日,2024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配置规模最大的TOP10基金公司分别为嘉实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永赢基金、景顺长城、易方达、鹏华基金、招商基金、国泰基金、鑫元基金。其中,嘉实基金从2023年底的第二名晋升为第一名,广发基金从第12名升至第二名。

  银行理财行业未来四大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行业将迎来重要的机遇期。在监管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行业将朝着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功能更强的方向发展,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监管策将更加完善,行业更趋规范化。未来监管策将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理财产品统一登记将全面实施,提高产品透明度。二是理财公司资本管理将,强化风险管控。三是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将细化,规范销售行为。四是理财投资者保护将更加健全,提高对理财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好保护投资人利益。五是理财业务功能监管将加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行业规模稳步扩张,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行业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预计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同时,理财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将是主力,占比将保持在90%以上。但与此同时,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占比也有望逐步提升,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二是“活钱理财”、现金管理类等低波动稳健型产品将继续受到青睐,规模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三是产品创新有望加快。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理财公司将加快产品创新步伐,除传统产品类型外,养老理财、ESG理财等主题产品,以及“理财夜市”等从服务投资者角度出发的功能性创新,均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投资者结构则更加多元化。随着理财产品门槛的降低和代销渠道的拓展,理财投资者数量将持续增长,有望突破1.5亿人,从结构上看:一是个人投资者仍将是主力,但机构投资者占比有望小幅提升,特别是随着“手工补息”的规范,让过去存款就可以满足配置需求的部分企业开始转向理财。二是投资者风险偏好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保守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占比均有望提升。三是年轻一代投资者将成为重要增量,其对线上化、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将推动理财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

  资管业竞合关系深化,银行理财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等其他资管行业的关系将进一步演变。在某些领域可能形成更激烈的竞争,如中低风险产品市场。但在另一些领域,如中高风险产品(R3以上的产品)、另类投资等,可能形成更多合作,并借此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财富管理生态圈。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此外,银行理财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合作(短期以投顾为主)也将更加紧密,以全方位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总体上,各类资管机构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推动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

  而在银行理财业内部,随着监管趋严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大型全国性理财公司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将更加凸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前10大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可能超过70%。与此同时,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转向代销模式。

  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投资能力更加专业化。从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看,为应对“资产荒”挑战,银行理财公司将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专业化。除了传统的债券、存款等固收类资产外,还将加大对可转债、REITs、优先股等类固收资产的配置。从长期看,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可能小幅提升,尤其是低估值蓝筹股和成长性行业。此外,点心债、外币债、跨境ETF等跨境资产的配置也有望提高。

  与大类资产配置方向相匹配,银行理财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投资的能力(尤其是提升绝对收益的能力),包括:一是加强债券投资能力。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需要加强债券投资能力,提升交易能力,向优秀公募基金、券商等机构学投研框架和交易。二是提升权益投资能力。提升公司权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挖掘更多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兼具的。三是发展多配置能力,加强股、债、商品等各类资产配置价值的研究判断,进一步发挥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综合运用资产配置(SAA)、战术资产配置(TAA)并定期进行再平衡和绩效回顾,将投资、市场研判与产品、销售有效结合。

  总的来看,银行理财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格将进一步优化,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投资能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更加完善。展望未来,银行理财有望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行业也面临着费率市场化竞争、监管强化等挑战,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实现行业整体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