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如何开通网上银行?
2012-1-11 20:22:12 南方财富网 www.southmoney.com
1、您本人留有密码的实名制账户,包括各种龙卡、定期存折、活期存折、一折通或一本通账户;
2、与实名制账户预留证件相符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
3、能上网的计算机,其中浏览器需IE5.0 或NETSCAPE COMMUNICATOR4.0以上版本,浏览器的加密位数是
128位。
=================================================================================
网上银行申办流程:
网上银行申办流程图示:
登录建行网站,找到“网上银行登录入口”
1、点击“登录”,进入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系统
2、点击“开通网上银行服务”,进入个人客户服务协议
3、阅读《个人客户服务协议》,点击“同意”
4、进入“网上银行/手记银行个人申请表”,填写个人信息
5、此处填写银行卡号;帐号密码请填写您的取款密码
6、输入附加码
7、然后设置您的网银密码
8、确认无误后,点“确定”
9、跳转到“操作结果页面”
10、OK!注册成功,您的银行卡网上支付功能已经开通啦
======================================================================
怎样成为签约客户?
成为签约客户有以下两种方式
a.先网上申请后柜台签约:
网上银行登记后,登录建行网上银行,点击下载证书,牢记签约流程页面上的证书号码,安装
证书后,在网点柜台使用证书号码办理账户网上银行签约。
b.柜台直接签约:
客户可以不用先在网上登记,直接在网点柜台办理网上银行签约,成为签约客户。客户直接柜
台签约后,经过简单的网上银行登记就可享受网上银行签约客户的所有功能。
======================================================================
证书安装流程图示:
让您轻松突破每日交易额100元限制
1、输入证件号码和登录密码
输入附加码后,点击登录
2、登录建行网上银行后,点击“下载证书”字样
3、请牢记证书号码(若您柜台签约需提供)
点击“下载证书”按钮
4、选择证书存储介质及备份形式,点击生成证书按钮
5、点击下一步开始激活证书!
6、确定使用证书!
7、恭喜!恭喜!证书已经成功激活啦!
OK!现在只要您在支付过程中根据提示启用“证书保护”即可正常支付日交易额大于100元时的订单
=================================================================================
常见的一些问题:
1、我使用龙卡支付时,显示的“代码1058,该定单已支付过”是什么意思?怎样解决?
错误代码1058,显示的内容应该是“该定单已支付过”,出现此错误的原因是您在第一次支付
时,由于某些原因(卡号、密码、身份证号不符或账户金额不足等)并未成功,您又退回对同
一个定单进行了第二次支付,而根据建行的规定,一个定单只能支付一次,如果第一次没有成
功,则该定单就作废了,如果再进行支付的话,就会出现如上错误。
解决办法:回到支付过程的第一步,按F5或浏览器刷新按钮刷新页面,订单号会自动获得一个
新订单号,再点击去建行支付,重复上面的二三四步。
如果对出现此问题订单是否成功有疑问,您可以登录建行网银使用服务管理中的相关功能项查
询。
2、第三步代码错误“3005”,交易不确定,是怎么回事?支付成功了吗?
建行支付在某些时候连接不是很稳定,有时候会出现连接速度很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支付
时,就会出现代码“3005”的错误提示,出现此问题,请您登录建行网银使用服务管理中的相
关功能项查询是否支付成功。
3、网银登录密码、交易密码和取款密码有什么区别?
登录密码是登录网上银行系统时使用的密码,它是由网银中心在客户网上申请时客户自行设定
使用的。
交易密码是登录网上银行后客户使用建行金融产品确认交易信息的密码,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
确保交易指令是由客户本人发出的。
取款密码是您建行卡的密码,仅在从财付通转到建行网上支付登录后确认付款使用。
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您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也应定期修改交易密码和取款密码。
4、在网上申请成为建行网银客户以后,还要到柜台签约?
成功申请成为建行网上银行的客户以后,您可享受账户查询、网上缴费、网上支付等服务;
但为了您的资金安全或您想拥有更多更好的服务,推荐您下载个人证书,并到建行柜台签约,
升级为签约客户。
全国签约客户除享有普通客户的所有服务外,还可享受多种形式的账户转账、网上速汇通、
银证业务、证券业务、外汇买卖等服务。 (南方财富网银行频道)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要闻导读
|
||||||||||
|